ERP中客供料管理的應用

文 – 楊振源

所謂「客供料」,就是由客戶提供原料給委託加工的代工廠,並於成品繳回時,只支付加工費用給代工廠。相對於代工廠,客供料的資產屬於客戶的;但是我方負責存貨的保管責任,於完成品繳庫時,僅分攤直接人工與製造費用。然而客供料於代工廠延伸的管理問題,包含如下:料件編碼、 BOM 表管理、進料管理、倉庫管理、成本計算管理…等。以下資通電腦 ArgoERP 於客供料管理的應用,我們逐一分項探討可能的管理方式與優缺點。

料件編碼

客供料的料件編碼方式,可能採取的方式:

● 與自購料編碼區隔
因為從編碼端就與自購料件徹底區隔,所以於在途量的計算、庫存量的統計、成本的計算上,都徹底分開,較不會有牽扯不清的情形。但缺點是,料號較多,甚至是一家客戶就給一個客供料的料號。

● 與自購料編碼共用
假如客供料與自購料編碼共用,則必須解決倉庫庫存管理的問題(客供料之間不可混料,除非客戶不在意)、自購料與客供料成本計算的問題、MRP計算在庫庫存與在途庫存可利用量的問題(客供料有限定使用對象),這一些可以進一步透過料件的屬性(例如LOT#、客戶#...)管理來解決。

BOM表管理

對應客供料的編碼方式,會影響到 BOM 表的管理方式。此問題的關鍵在於,可否區隔使用自購料件或客供料件的不同,而反映出完成品的成本差異。我們可以另編成品編號,以區隔使用自購料件或客供料件的用料成本差異;也可以使用相同的成品編號,另外以料件屬性(如版別、批號、客戶#...)區隔兩者的成本差異。

● 另編成品編號
這樣可以由成品編號就區分出不同的 BOM 表與成本差異,管理上較為直覺。缺點同樣的是料號與 BOM 表變多了。

● 共用成品編號
共用成品編號的情形下,我們必須透過成品的料件屬性(如版別、批號、客戶#...)以區隔 BOM 表的用料差異。另外一種做法是使用選配 BOM 或替代料的方式,則可以減少 BOM 表數。

進料管理

客供料與自購料在進料管理上的差異,可能包含權責部門不同、客供料進料不計成本。其餘部分包含在途庫存統計、進料檢驗…等應該是相同的。

● 權責部門不同
業務部門通常是客供料的權責單位,由業務部門與客戶聯絡相關進料、加工、出貨、計價…等等相關事宜,而這一些透過系統的程式授權,或是資料授權(查看資料的權限)即可達到相關的系統管制。

● 客供料進料不計成本
一種方式是以採購訂單(P/O)的方式對應,唯採購單價為零。另一種方式是以非資產倉入庫通知單的方式對應。

倉庫管理

在料件或料件屬性上有區隔者,代表著存貨帳是區隔清楚的,比如你可以知道 A 客戶的 A 料號在倉庫裡面有多少庫存數量。另外在倉儲管理上關心的問題是,自購料與客供料或客供料與客供料之間可以自由挪料共用嗎?假如可以,那你就把他們放在一起管理就好了,但是這個應該是極少數的情況。通常還是必須與帳冊同步的管理方式,要挪料時必須先帳務挪(借)料。

成本計算

客供料管量不管價,客供料做成的完成品不含客供料的材料成本。在系統上要對應這幾個基本原則,可以有下列方式對應。

● 客供料入非資產產倉
客供料於入廠時直接入到非資產產倉,非資產產倉只管存貨進出的數量,非資產產倉一律背(含)成本。

● 客供料資產產倉
因為客供料的採購成本零元,入資產倉後成本還是零元,唯料件編號或料件屬性必須錯開,如此自購料與客供料的成本才可以區隔出來。

● 另編完成品編號
使用客供料與自購料的完成品料號錯開,如此成本計算則可以清楚計算與區隔,後續對應的銷貨成本也可以清楚對應。

● 共用完成品編號
共用完成品編號者,則必須進一步使用料件屬性(如版別、批號、客戶#...)加以區隔,如此則庫存帳冊、成本帳冊…等等才可以清楚區隔。

後語

客供料原則上是由客戶供料,我方只單純的收料而已。但是在實務上,你可能還必須代為進料檢驗,甚至於由客戶直接叫你下單採購(但客戶S/O還沒給喔),這時候雖是由你採購的,資產是你的,但使用權是客戶的,Run MRP時不可以混在一起計算…,可顯見這些現代的商業模式變革,都需仰賴資訊系統(ERP、SCM…)的支援,資通電腦 ArgoERP 是您最好的選擇。

2 則留言:

  1. 客供料以採購訂單(P/O)的方式對應, 如果沒有採購行為, 以此方式處理,程序會更複雜?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採購單是一個計畫,對倉庫來說要依計畫安排收料與存放空間,對物控來說要追蹤避免停工待料,對QC來說要準備驗收規範與工作安排,其管理模式與採購單並無差異,僅差異在不產生存貨金額與應付帳款;我們可以把客供料視為採購單的一種類型。當然系統有另外規劃客供料的進貨計畫,可以銜接倉管、物控、品管...,這樣也很好,但這樣的話也沒有省到程序,要省程序的方式就是不管,直接貨到入客供料倉即可,但他就是沒在系統上做管控。

    回覆刪除